日前,成都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持续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指出,成都将在确保粮食安全的情况下,借助科学技术,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协同推进现代农业与乡村建设。
确保今年粮食产量达235万吨
新建及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1.5万亩
《意见》将粮食安全置于首位,明确了成都2025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81万亩、产量达到235万吨以上的硬指标,为此,成都将落实国家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实施粮食规模化生产奖补政策,完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措施。实施低效果木腾退恢复粮食等农作物种植项目。

2025年5月9日,天府粮仓产业园收割小麦
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成都将支持蔬菜生产设施改造提升,优化完善稳产保供方案;推进生猪养殖稳产提质,确保全市生猪出栏403万头以上;实施肉牛稳产提质项目,统筹推进奶牛、肉羊、禽蛋生产。
此外,成都还将推进都江堰灌区全国整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新建及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1.5万亩,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督、验收、管护体系;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
打造专业化“园中园”
发展智慧农业
农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意见》聚焦“建圈强链”与“创新创造”双轮驱动,加速推进现代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成都将聚焦现代种业、智慧农业等细分领域,打造专业化“园中园”,引育“镇园之宝”企业,培育本土化产业集群,促进主导产业全链条升级。为此,成都将重点扶持农副食品加工、优质白酒、复合调味料、竹产业等特色领域,争创国家级产业集群。

中国南方蔬菜种业创新中心“菜立方” 摄影:庄永进
成都还将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推广绿色高效贮藏技术,新建改造烘干中心,支持加工企业升级厂房与设备,完善产地冷链网络。
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构建多主体协同服务体系也尤为重要。成都将持续提供农业职业经理人金融支持与养老保险补贴,扩大专业人才规模。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耕、种、管、收”全程托管服务。
为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成都将实施智慧农业行动,构建农业生产用地“一张图”数据平台,拓展“管好地”“种好粮”等数字场景;加大农机购置补贴,研发国产先进农机装备,创新机器人农业生产场景,探索农业低空经济应用。
成都将依托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组建育繁推创新联合体,推动天府现代种业园、南方蔬菜种业创新中心提能增效,实施制种基地三年提升行动,落实规模化制种补贴,强化种子储备能力。
“五清”工程、快递进村……
持续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
成都将纵深推进农村“五清”工程,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开展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强化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常态化推进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推动化肥、农药使用量继续保持零增长;持续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旧农膜回收处理行动。
与此同时,成都将分类推进农村道路设施修缮;开展农房特色风貌改造,推进美丽乡村特色风貌重点线路建设;持续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最大程度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监管、同服务;推进天然气“村村通”工程,不断提升农村清洁能源占比;深化快递进村,加强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不断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
在公共服务体系方面,成都将推动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发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行动,推动智能化康复中心建设,探索大学生村医引育留用路径,提升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红星新闻记者 闫晓峰
编辑 欧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