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数字化、智能化潮流,贵州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愈加清晰。
8月19日召开的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推进大会明确,要做强做优算力、数据、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四类产业”,强调深化数智赋能引领支撑社会治理、生活服务、产业升级“三大转型”,这是贵州“确保数字经济发展年年有突破、三年上台阶”的抢新机策略。
从算力产业看,贵州的基础能级在业内举足轻重,算力规模有相当高的国内占比。数据显示,全省有在建和投运重点数据中心48个,其中28个大型以上数据中心。截至7月31日,全省算力规模累计92.60EFLOPS(EFLOPS代表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其中智算89.76EFLOPS。
目前,贵州数据中心的存储能力已经达到25EB。25EB的空间有多大?如果一部高清电影5GB,那25EB能存50亿部这样的高清电影。这个存储空间的应用前景和产业承载能力,非同一般。
在当下的数字产业领域,算力可以说是非常关键的“重资产”,作为“东数西算”的战略枢纽,贵州算力也成为一个区域品牌。当然,仅仅握有算力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对外而言,算力资源是贵州链接省外各类数字企业、数字应用的新型基础设施,是贵州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新通道;对内而言,这是贵州吸引技术力量、培育智算经营主体的新优势。
数据流通没有地域限制,而算力是一种共享资源,贵州提出的“持续做大规模、开拓市场、强化支撑”的产业构想,很大程度上也是需在共享空间中去实现的。
而数据产业的快速成长,是在算力基础和智能化趋势的支撑下出现的产业潮流。算力和存储基础的市场竞争,对贵州来说是“大牌在握”,现在的关键,是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发、场景创新等前沿领域的产业链上,要紧紧抓住高质量数据供给服务这个重头。
贵州提出“坚持先行先试供好数据,突出数据标注壮大数商”,为人工智能开发建设高质量“数据粮仓”,符合实际、契合需求,可谓正当其时。
生产数据以及海量图文、音视频数据变成新的生产资料的过程,都需要在细分行业需求的前提下,去进行搜集处理,比如数据标注,就需要根据诸如工业制造、交通、气象、物流、娱乐等领域的智能化流程,去进行海量的标准化标注处理,这需要培育数据“大厂”,需要大量年轻技术人才。
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产业链培育、经营主体发展、人才基础等实际情况看,推动数据标注等数据供给服务业成长,目前的贵州具备良好土壤,全省每年大数据相关产业专业毕业生超过5万,一些数据标注企业在业内已有相当影响力,引领作用开始显现。
数字经济“四类产业”本身就居于一条产业链,在算力、数据已经形成庞大规模的基础上,应用变得十分重要,这是把数据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关键一跃”,尤其在竞逐人工智能产业的主流赛道上,算力和存储优势必须变成数字经济的强劲竞争力。
竞争力是靠高质量的产业来充实的,产业的主心骨是企业,比如对于人工智能产业,贵州面临的主要问题,或许也正是企业引育、成长的问题。当前,作为人工智能热点应用,行业大模型研发竞争备受关注。贵州提出“着力引进大模型开发商”,把企业培育的精力对准“引进”,是弥补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和“人工智能+”人才、技术力量短板的题中应有之义。
以数智化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是贵州数字经济的产业重点。电子元器件、算力硬件制造、智能终端制造以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数字产业链上占据重要位置,都是进一步增强数字经济竞争力需要做强做优的业态。
数字技术贯穿千行百业,传统产业在“数实融合”中焕发生机,新兴产业以数据资源为成长沃土,百姓生活在数字技术加持下更加便捷。聚焦算力、数据、产业、应用,一条链上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四类产业”,数字生产力在不断积蓄贵州高质量发展新的跃升动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岳振
编辑 李雪雪
二审 江婷婷
三审 李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