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记者 王丹
“上半场”已收官,“下半场”如何落子?
继全省着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暨下半年经济工作部署会召开后,河南多地密集召开会议,研究部署2025年下半年经济工作。
现代化产业体系、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提振消费等成为高频热词。

上半年“成绩单”出炉
河南16地跑赢全国平均增速
全省17个省辖市及济源示范区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已相继发布。
数据显示,河南共有16地GDP增速跑赢全国平均增速5.3%,分别为:漯河(7.3%)、商丘(7%)、驻马店(6.8%)、周口(6.7%)、许昌(6.6%)、南阳(6.3%)、开封(6.3%)、焦作(6.3%)、三门峡(6.3%)、安阳(6.3%)、鹤壁(6.3%)、济源(5.9%)、濮阳(5.9%)、平顶山(5.9%)、信阳(5.7%)、洛阳(5.7%)。其中,14地GDP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5.7%。
值得一提的是,漯河和商丘表现亮眼,GDP增速分别达到7.3%和7.0%,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而从经济总量上看,上半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1683.80亿元。其中,郑州(7329.3亿元)、洛阳(2925.3亿元)、南阳GDP(2389.83亿元)稳居全省前三。不难看出,省会郑州的核心引领地位依然稳固。
细分来看,工业引擎的强劲动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比如,郑州第二产业增加值达2710.2亿元,同比增长5.6%;洛阳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5个、0.8个百分点;南阳第二产业增加值780.67亿元,增长6.3%,装备制造业“压舱石”作用凸显。
锚定两大方向
筑牢经济发展“底座”
随着上半年经济画卷收笔,河南多地将重心转向下半年经济新征程。
全省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暨下半年经济工作部署会召开后,河南多地行动迅速,纷纷召开市级层面工作会议、出台举措,擘画2025年下半程发展蓝图。
从会议释放的信号来看,“现代化产业体系”与“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高频热词,彰显出各地筑牢根基、拓展空间的发展思路。
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各地立足特色优势精准发力。
郑州提出,做强产业根基,做活内生动力,做实保障体系,打造完善的创新体系、鲜明的品牌体系,着力建设具有郑州标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洛阳聚焦高成长产业,大力引进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绿色能源、新材料等风口产业链企业,并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高成长性中小企业;
鹤壁致力于做强二产,推动3个传统产业技术迭代升级、产品向终端延伸,3个新兴产业提升规模、构建生态;
许昌以打造产业“五城”为主攻方向,高质量建设“一带一圈两谷”,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濮阳则提出,以制造业倍增行动为抓手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也成为各地激活发展潜能的关键抓手。
南阳突出高效联通,坚持“空水铁公”协同发力,建设智慧高效现代物流体系,奋力打造全国枢纽经济先行区;
新乡聚焦统一市场基本制度,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着力建设面向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双循环的豫北重要支点。
三门峡提出,加快清理障碍,深度破除壁垒,并积极探索区域市场一体化合作,推动建立更加务实高效的合作机制。

划重点:
投资、消费、民生等领域齐发力
围绕全年目标与“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河南多地在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关键领域祭出“组合拳”。
在项目建设与投资方面,郑州提出抓项目稳投资,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焦作力争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50亿元以上,竣工投产项目80个以上;漯河坚持项目为王,围绕百亿级重大项目,主要领导靠前抓、用心管;鹤壁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引进一批大个头项目、终端产品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提振消费成为激活内需的核心引擎。焦作以“一赛一节”为载体,确保2025年接待游客达8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20亿元;洛阳加力实施“以旧换新”,持续扩大文旅消费,打造展会消费新模式;三门峡大力提振消费,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持续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
此外,民生保障领域也同样暖意融融。
洛阳提出,推进公立医疗改革,推进安置房建设集中攻坚,加快问题楼宇盘活处置,促进高质量创业就业;驻马店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抓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工作,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信阳紧盯青年建设活力之城,构筑青年发展场景,优化青年发展环境。
随着各项举措密集落地,河南能否在下半程续写精彩,值得期待。
来源:顶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