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晋朝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四川文旅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5月4日,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2025年“五一”假期前4天,全省纳入统计的905家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574.31万人次,门票收入28631.33万元,与2024年同期同口径相比分别增长16.53%、16.2%。全省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假日4天累计接待群众377.3万人次,文旅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假日期间,四川各地“夜游”精彩不断,在一系列沉浸式、互动式文旅活动中,点亮“不夜天”。从成都锦江的科技光影秀到乐山嘉州长卷的烟火市集,从绵阳越王楼的唐风雅韵到平武报恩寺的古今对话,让游客在“夜游、夜演、夜食”中感受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夜间经济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一大引擎。

夜游锦江推出“锦江花月夜”活动。锦江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供图
“夜游”“夜演”“夜食”点亮假期不夜天
“五一”假期,每当夜幕降临,成都锦江两岸便化身为流动的光影舞台。从339天府熊猫塔到安顺廊桥,游船穿梭其间,沿途标志性景观与两岸的全息投影两相呼应,让游客直呼“仿佛穿越千年”。
“既能看到传统非遗,又能参与潮玩互动,成都的夜晚太有层次了!”来自西安的游客李女士体验了成都“锦江花月夜”主题活动——东门码头的“诗圣小筑”内,游客与虚拟游戏人物对诗赢取文创奖品;非遗手作坊中,扎染、水拓丝巾等体验项目排起长队;江畔的“国潮巡游”队伍里,身着华服的演员与游客共舞,再现盛唐风华……十大沉浸式打卡点位,让游客体验多层次的蓉城夜色。

夜游锦江推出“锦江花月夜”活动。锦江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供图
在乐山,演出与美食相结合的文旅集市成为夜经济的“流量担当”。
行走在乐山嘉州长卷·天街,网红甜皮鸭、钵钵鸡等美食摊位前人头攒动,后备箱市集的露营咖啡、手作潮玩吸引年轻人驻足打卡。一旁的草坪区,本土民俗歌舞《古韵耀嘉州》、川剧变脸等节目轮番上演,市民游客席地而坐,喝彩声此起彼伏。“白天游大佛,晚上逛市集,乐山的夜生活比想象中还丰富!”重庆游客蒋先生赞不绝口。

“五一”假期乐山推出文化快闪。乐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供图
精彩纷呈的夜间演出,同样吸引着游客的热情。绵阳越王楼的“越韵匠心·乐享五一”活动,以唐风实景秀和非遗手作点亮夜空。主楼内,古筝与非洲鼓的跨时空对话让游客耳目一新;樱花树下,漆扇工坊的游客以涪江水为媒,滴染出独属越王楼的青绿扇面。“没想到古建筑还能这么潮!”成都游客张先生赞叹。
绵阳市梓潼县状元第街区还以文昌文化为内核,打造“夜食、夜娱、夜购”一站式体验,非遗酥饼现做现卖,灯光秀下汉服巡游队伍穿行,崇文湖畔的青年歌手大赛更将气氛推向高潮。
创新产品叠加惠民政策 双向激发消费潜力
为激活夜间文旅消费,全省多地推出“文旅+”特色产品和惠民政策。成都夜游锦江推出“游船+徒步”世运会City Walk套餐,吸引年轻群体,打卡“成都美学”;乐山则联合多平台发放300万元优惠券和住宿、门票五折券,并开通“美食公交”串联夜市热点;绵阳梓潼发放“元气消费券”,游客集章兑换非遗手工艺品,拉动二次消费。
高端定制化产品成为新趋势。成都锦江的“私人订制游”为求婚、企业团建等打造专属场景;绵阳平武报恩寺推出“文化+健康”体验套餐,把手工香囊制作与中医猜谜结合,让古老非遗“活”起来。“优惠多、玩法新,四川的夜游体验超出预期!”广东游客陈先生表示。
此外,各地以演艺、科技、美食等形式赋能传统文化,拓展消费空间。在雅安,由冰河世纪实景特效打造的大型史诗剧《熊猫归来》成为全家共享的旅游新标配。当地整合资源,推出了“熊猫归来+碧峰峡景区”“熊猫归来+夜游青衣江”等多个类型旅游线路产品套餐,让游客在雅安“留得住,玩得好”。

雅安《熊猫归来》大型史诗剧。雅安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