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梁展豪 林涓 文/图
近日,在福清东翰镇从事水产养殖的郑先生向智慧海都平台报料,6月21日开始,养殖区内的大黄鱼开始出现死亡,截至目前已累计死亡超500万尾,直接经济损失超600万元。大黄鱼到底为何死亡?是养殖不当还是另有原因?海都记者7月2日赶往养殖场了解情况。

郑先生的养殖区内,大黄鱼出现大面积死亡
饲料添加药物后
500余万尾鱼苗死亡
来自宁德霞浦的郑先生今年与两个朋友一同到福清东翰镇的海域上从事大黄鱼养殖,共设18口渔排,养殖大黄鱼苗总数达800多万尾。
今年6月初,两名自称是佛山百洋饲料有限公司的销售人员主动联系郑先生,推销其公司的鱼饲料。由于正考虑更换饲料品牌,郑先生便于6月6日首次采购了20吨“大黄鱼膨化配合饲料”,并支付了一半货款,共计十余万元。这批饲料被用于12口渔排的喂养。至6月17日饲料用尽后,他感觉效果还不错,又计划追加采购22吨同款饲料。
“当时业务员建议我在饲料中添加一些保肝和驱虫类药物,说这样夏天鱼儿不容易死。”郑先生回忆道,业务员推荐的两种添加剂分别为“百洋清宝”和“肝胆利康散”,每吨饲料需额外投入380元用于购药。为此,他又支付了8360元用于药品采购。
6月18日,第二批饲料到货后,郑先生开始投喂。三天后,也就是6月21日,鱼群便开始出现小范围死亡。起初他们以为是正常损耗,并未重视,但随后死亡数量迅速攀升,几乎每天翻倍增长,郑先生才发觉情况不对。
“6月22日死亡239斤、23日1881斤、24日4676斤、25日6885斤……”郑先生向记者出示了一份详细的登记表,记录了6月22日至30日期间每日打捞并回收售卖的死鱼重量,总计达36006斤。“这还只是被打捞上来并处理掉的部分,很多病死鱼根本无法回收处理,实际死亡率已经超500万尾。”

郑先生称,超500万尾大黄鱼死亡
大量大黄鱼翻肚
工人不停打捞死鱼
7月2日,记者跟随郑先生来到养殖区,腐腥味扑面而来,密密麻麻的大黄鱼幼苗翻着白肚。其中一些鱼身已开始溃烂,现场有四五个工人正拿着长网兜,在池边不停地打捞,数桶的死鱼被运送到一旁,等待处理。
郑先生表示,发现鱼死亡后,他立即前往水产药店咨询,药店工作人员初步判断鱼可能是中毒了。随后,郑先生找来了百洋饲料公司的业务员,带着死鱼一同前往罗源县的“渔博士水产技术服务部”进行检测,报告显示:检测样品中细胞肿大病毒含量达3794个/毫克,未检出新加坡虹彩病毒以及蛙虹彩病毒。

工人拿着长网兜不停地打捞死鱼
之后,郑先生与百洋饲料公司协商,对方要求他将饲料送检,证明饲料存在问题。“之前那批没加药的饲料都没有问题,就是这批加药的,才吃三天就出现了大面积死鱼。”郑先生说。
据了解,佛山百洋饲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2月,由百洋产业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

被打捞上岸的死鱼
百洋饲料公司:
饲料投喂不当导致,养殖户可将饲料送检
对此,百洋饲料公司相关负责人甘先生表示,大黄鱼本身存活率就较低,易感染虹彩病毒等,加上郑先生大量投喂饲料,以及近期高温等因素,就会导致大黄鱼死亡。专业检测机构报告中的“细胞肿大病毒”属于虹彩病毒,也说明是鱼的问题,并非饲料导致。
据了解,细胞肿大病毒属于虹彩病毒科,是报道最多的大黄鱼病毒性病原。该病毒主要感染幼鱼,夏季高水温期(27℃以上)感染鱼死亡率可达70%以上,至今尚无有效的防控方法。
此外,记者查询到,渔药属于兽药管理范畴,使用时应当严格遵照《兽药管理条例》相关要求,参照《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4年1、2号)》。在《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4年2号)》文件中,“肝胆利康散”为已批准的水产养殖用兽药,但并未记录“百洋清宝”。
为何会在饲料中添加未批准的水产养殖用兽药?甘先生表示,饲料中的药物是郑先生要求添加的。即便添加了“百洋清宝”也不会导致大黄鱼死亡,并且其他养殖户还在正常使用同批次饲料,若对饲料质量有疑问,可以将饲料送检。
到底是何原因引起大量大黄鱼死亡,记者又采访了宁德市大黄鱼协会秘书长韩承义,他认为,大黄鱼出现虹彩病毒感染的原因较为复杂,与饲料质量不佳、投喂过量以及水温偏高等因素都有关。由于7月至8月气温较高,正值虹彩病毒的高发期。有经验的养殖户通常会在这一阶段科学控制饲料投喂量,以降低发病风险。
目前,郑先生准备将这些饲料送去专业机构进行检测。海都记者将持续关注。
编辑:陈佳卉
审核:郭晨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