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微博
纵览新闻评论员 张子涵
近日,“异瞳治沙少年”王金与MCN机构合作破裂事件引发关注。此事件再次将网红经济的失衡暴露在公众视野,从李子柒与微念的IP之争,到如今治沙少年的“摆拍风波”,MCN机构与内容创作者的合作模式似乎总难逃“始于蜜月,终于翻脸”的怪圈。当流量红利逐渐消退,社会价值日益成为核心竞争力时,内容行业亟待构建“双赢”的新型合作模式。
MCN传统模式存在缺陷。当前MCN机构普遍将网红作为“流量生产资料”进行工业化开发,机构通过资金投入获取内容版权、账号所有权乃至个人形象权,网红则沦为“造星”流水线上的“提线木偶”。这种模式下,当机构追求短期流量变现与网红追求长期价值积累产生冲突时,合作破裂只是时间问题。
“签100个素人,只要爆红1个就能覆盖成本。”这种赌徒心态导致机构普遍重营销轻培育,一味追求流量变现,流水线式产出的剧本消解网红的个性化。与王金短暂合作的团队被扒出同时运作多个“治沙人设”的账号,正是工业化造星逻辑与真实社会价值之间矛盾的典型体现。
在流量红利见顶、用户愈发注重内容真实性的今天,社会价值正从加分项变为必需品。对机构与网红来说,社会效益成为新型合作基石,只有机构与网红在社会价值维度达成共识,才能形成抗风险能力,脱离创作者本真的商业化注定不可持续。MCN机构与网红如何构建可持续的合作模式?如何既能实现商业变现,又能创造社会价值?这已成为行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行业阵痛期也应成为行业模式重构的机遇。异瞳少年摆拍事件不应止于又一场舆论喧嚣,而应成为推动MCN行业价值觉醒的契机。当机构与网红的关系变为“园丁与园丁精心培育的树木”,才能培育出既经得起流量检验、又担得起社会期待的好IP。荒漠化治理需要持之以恒,内容生态的治理何尝不是呢?
